娱乐之书 > 穿越架空 >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> 第486章 东北义勇军

都以为从东面来的军队一定是黑龙江督军吴俊升派出的奉军第4师,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,来的竟然是一支杂牌军。

军纪看起来不咋地,军服也不齐整,有的竟有五花八门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绶带、肩章,整在一起不伦不类的极好笑;武器也不是奉军通用的仿日本1912年式标准毛瑟步枪,而是俄式、捷克式、日式都有,用万国造来形容绝不虚言。

若不是有人先向买卖城守军喊话,差点被误认为是白俄人的援军而遭到痛击。

“俺们是东北义勇军,俺们的长官张宗昌将军要和李杜将军会话!”

如果张汉卿在这里,只怕要笑得吐血。好好的“东北义勇军”的名声,可不能被这些子兵痞败坏了。不过人家确实就叫“东北义勇军”,还是张宗昌自己想出来的名字。当然,官面上的叫法是“东北混成旅。”

这是一支从剿匪第一线凯旋的队伍,不过其主要组成部分让人感到讽刺的是由土匪组成,不过是投诚的。当初东北剿匪作战中,张宗昌凭借其过人的胆识和人脉,硬是从派系林立的奉军中拉出一支自己的队伍并获得不菲战功,战后被张作霖亲封为“东北混成旅”。

这其实是一种恶作剧,人家正常的军队都是有番号的,至不济也挂个卫队师的名声,这个“东北混成旅”听起来很拉风,可是在奉系诸人眼中,其实是上不得台面的。

好的兵源都被选走了,都是正规军队,各有统属的。只有原先混迹在各地的散兵游勇没了主家的、不得不投诚的土匪、不想种庄稼却不被奉军接收的绿林好汉、落魄的蒙满族上层后裔,还有原来白俄旧军、捷克败军、以及流浪在东北的日本浪人,大家统一在张宗昌的旗号下,自成一体。

估计也只有张宗昌能把这支“多国部队”凑在一块,也没有哪个奉系的分支看得上这支部队,所以张宗昌就成了爹不疼娘不爱,连军费也都是张作霖念着张宗昌的归顺之功看着可怜才划拨一点的,才能勉强保证不饿死。

就在这支军队潦倒到要倒架的时候,白俄犯蒙了,这对陷入绝境的张宗昌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会,他急忙向张作霖、张汉卿表态要率兵“剿匪”。

此时战场态势是东北驻军重心在防备日本人,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可以驰援,只有吴俊升划拉了一个第4师要就近拦一下,还主要是为了防备白俄兵回犯海拉尔。关内三个师远水解不了近渴,张汉卿的西北人民军主力也放在陕甘。在这种情况下,本着有当无的心态,张汉卿复电张作霖同意“东北混成旅”的加入。

不是西北人民军不强,而是面对机动性极佳的“亚洲骑兵师”,蒙地的几支力量不足的人民军不足以解除它的威胁。要围歼一支骑兵部队,没有三、五倍的力量是很困难的,因为对方可以随时聚起拳头攻己一支。

而且张汉卿还担心这支白俄军队会深入到蒙西----从战略分析来看还极有可能,因为如果以买卖城----库伦----归绥一线划出防御区的话,这条线以东正是奉军、人民军的优势包围圈,存活率不大,反而是广阔的蒙古西部有更大的活动范围。

想在这块与东北差不多大面积的荒芜之地里围剿白俄军,是一项极大的工程。白俄军天性耐寒,反而中国军队是弱项;骑兵补给可以就地取材,无法真正困住他们。还有一个战略隐忧是,沿着蒙西可以有机会骚扰新疆、宁夏、甘肃,给人民军稳定西北的战略布局添麻烦。

只是令所有人、包括张汉卿都没想到的是,张宗昌的“东北独立旅”歪打歪着,后来真的帮他解决了这个大问题。当然在现在,没有任何人看好他们。

至少李杜是这样想的。他原先就在吴俊升的手下,自然知道张宗昌是何人,剿匪的能手,也是祸害地方的高手。说起来,吉林几个大匪首特别是卢永贵的授首与高士傧被俘,是张宗昌身先士卒打下的功劳,这一点当时的东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给予了明确奖励,差一点就实授“体制内”的职务了,只是好好的一把牌被他自己打坏了。

事情还要说到阴错阳差的那次宴席上。

剿匪基本成功,张作霖筹划在沈阳大办了一场宴席,请的是东三省的农民老人代表。代表都是60岁以上的普通农民,与“官场社会无联络者”,分配名额为:大县8人,中县6人,小县4人,140余县共选出代表600多人,动静极大。

键盘左右方向键"→"或"←"可翻页,回车可返回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目录,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,请按CTRL+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,以便以后接着观看!